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原《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儿科学类核心期刊。本刊为儿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被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Quick全文资料管理系统(FTM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文摘》、W 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 PRIM)、美国《乌利希斯期刊指南》等国内外数十家权威数据库收录。本刊以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儿科医疗、科研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辟有述评、专家论坛、学术争鸣、热点、论著、小儿神经基础与临床、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儿童保健、误诊分析、药物与临床、综述、小儿外科、病例报告、临床应用研究、儿科查房、标准•方案•指南、指南解读、国际期刊快通道、医学人文等栏目。以各级医院儿科医务工作者,各高等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儿科医教研人员,各级图书馆(室)、科技情报研究院(所)研究人员等为读者对象。欢迎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科教研人员踊跃投稿。本刊为半月刊,A4开本,80页,无光铜版纸印刷,每月5日、20日出版。CN 10-1070/R,ISSN 2095-428X,CODEN SELZBJ,Dewey #:618.92。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36 - 102,国外邮发代号:SM1763。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订阅,也可与本刊编辑部直接联系订阅邮购。国内定价:10.00元/期,240.00元/年;国外定价:10.00美元/期,240.00美元/年。欲浏览本刊或有投稿意向,请登录本刊网站(http://www.zhsyeklczz.com),网站提供免费全文下载。联系地址:453003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新乡医学院《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部。联系电话:0373 -3029144,0373 -3831456;传真:0373-3029144;电子信箱 syqk@ chinajournal.net.cn。请优先登录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网站(http://www.medline.org.cn)首页的“稿件远程管理系统”投稿。                

西海固:科学让农民换了活法

时间:2023-04-13 16:21:31

别看现在一片黄,过几个月你再来,保准绿得发野!”宁夏吴忠市盐池县冯记沟乡马儿庄,西北汉子白学锋望着拾掇得展展妥妥的万亩土地,脸上写着舒展。

“这片地是我们全村5万只滩羊的‘专属口粮地’。等春冻一解,拖拉机‘突突’上去,一年的饲草就有着落了。这些年,咱西海固老百姓就是靠‘发羊财’甩掉了贫困帽子。”这位养殖老把式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宁夏中南部西海固地区,气候温和凉爽,水土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自古“土宜产牧”,以致有“牛马衔尾,群羊塞道”的记载。但是,传统散养放牧难形成产业规模,还对环境造成破坏。为此,20年前,宁夏在全国率先宣布全境禁牧封育。

“放养变圈养,可不是‘跑着吃’变‘站着吃’那么简单,禁牧后,滩羊换了一种‘活法’,但饲草单一,羊肉不是原来的味了。”说到这里,白学锋顿着话头,卖起了关子。

他得意地一笑,自己揭开谜底:“我们请大学教授来,按滩羊在草场上的‘饮食习惯’,配比出专用饲料,你看,这草料里面有甘草、黄芪、苦豆子、地椒……原先吃啥,现在还吃啥,还原滩羊原生态的生长方式。”白学锋兴致勃勃:“我们还在圈舍旁建起了一条800米长的‘跑道’,专供滩羊‘遛弯儿’,减少它们的脂肪量!这下子,正宗滩羊肉的味道又回来了。”

记者在基层采访中了解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确定重点发展的“六特”产业中,牛奶、肉牛和滩羊占了“半壁河山”。而打造“半壁河山”,把“科学饲养”放在首位。

“明天就动身,先进1000头西门塔尔牛!”午后暖阳下,记者来到全国最大的易地搬迁移民安置区红寺堡时,弘德村党支部书记任军正在饲养场和大家商量补栏的事。

旷野上,一排排蓝色的养殖棚与瓦蓝的天空融为一体。装载机将稻草、玉米等饲料按照配比投进喂料机,设备上自动显示出各种饲料的重量。一辆拖拉机开过,金灿灿的饲料从车子侧面倾泻而下,一头头高大健硕牛儿从栏杆间探出头大口咀嚼。

“想养牛致富,得靠规模。我们和周边14个村子的24家合作社抱团成立联合社。这么多牛,怎么经管?养三五头牛的‘把式’,和一下子养几千头可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任军说,“我们聘请了专业团队,统一进牛、统一饲喂、统一出牛,标准化养殖。过去,一家子才喂几头牛?现在1个人能喂上千头牛。我们定的目标是,牛从进场到出栏,月增重必须守住50公斤底线。”

在六盘山余脉南华山的一处山坳里,位于海原县曹洼乡老虎村的中国(宁夏)良种牛繁育中心已初具规模。一排排膘肥体健的种公牛鼻头上套着铁环,发出低沉雄浑的“哞哞”声。“苗好一半收,种业可是农牧业的‘芯片’!”来自北京的技术专家张海涛说,“这里遴选的都是荷斯坦、西门塔尔、蒙贝利亚、安格斯等优质种公牛和海福特等种子母牛,它们代表了当前国内最优质的种牛基因。”

张海涛向记者介绍,眼前这个繁育中心,存栏牛208头,年推广优质冻精100万支。冷冻精液生产、种公牛站验收、胚胎引进、种公牛培育、种子母牛群扩繁等工作正有序推进。这样的繁育中心还有多处,一个覆盖区、市、县、乡、村的良种繁育技术推广体系已经形成,肉牛良种化率达到89%。

“过去,有啥牛就养啥牛,不计较品种。现在我们知道了,好品种的牛,养殖效益成倍翻。”海原县高崖乡红古村养殖大户马晓福深有感触。

随着全境禁牧,到2022年底,宁夏全区的草原植被盖度由禁牧前的35%提高到56.7%,森林覆盖率由6.08%提高到18%,沙化草原面积由1376.5万亩减少到871.36万亩。

随着科学养畜,如今,以西海固为主要产区的宁夏畜牧业,总产值还比禁牧前增长了7.67倍。肉牛、滩羊饲养量逐年增长,分别达到220万头、1380万只;奶牛存栏82万头,增速连续4年居全国第一。

“西海固的未来靠产业。产业的未来靠科技!只要牢牢揪住‘科学’,宁夏会把‘高端奶之乡’‘中国滩羊之乡’‘高端肉牛生产基地’这几块牌子擦得更耀眼,老百姓的日子也会过得更攒劲!”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长滑志敏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