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期刊简介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原《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儿科学类核心期刊。本刊为儿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被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Quick全文资料管理系统(FTM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文摘》、W 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 PRIM)、美国《乌利希斯期刊指南》等国内外数十家权威数据库收录。本刊以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儿科医疗、科研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辟有述评、专家论坛、学术争鸣、热点、论著、小儿神经基础与临床、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儿童保健、误诊分析、药物与临床、综述、小儿外科、病例报告、临床应用研究、儿科查房、标准•方案•指南、指南解读、国际期刊快通道、医学人文等栏目。以各级医院儿科医务工作者,各高等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儿科医教研人员,各级图书馆(室)、科技情报研究院(所)研究人员等为读者对象。欢迎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科教研人员踊跃投稿。本刊为半月刊,A4开本,80页,无光铜版纸印刷,每月5日、20日出版。CN 10-1070/R,ISSN 2095-428X,CODEN SELZBJ,Dewey #:618.92。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36 - 102,国外邮发代号:SM1763。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订阅,也可与本刊编辑部直接联系订阅邮购。国内定价:10.00元/期,240.00元/年;国外定价:10.00美元/期,240.00美元/年。欲浏览本刊或有投稿意向,请登录本刊网站(http://www.zhsyeklczz.com),网站提供免费全文下载。联系地址:453003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新乡医学院《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部。联系电话:0373 -3029144,0373 -3831456;传真:0373-3029144;电子信箱 syqk@ chinajournal.net.cn。请优先登录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网站(http://www.medline.org.cn)首页的“稿件远程管理系统”投稿。                

揭秘:多动症与抽动症,孩子的不同信号!

时间:2024-12-31 17:07:18

多动症(ADHD)和抽动症是两种常见的儿童神经行为疾病,它们虽然都属于神经发育障碍,但具体表现和成因却大相径庭。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不仅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孩子的健康问题,更能有效指导治疗和干预措施。

多动症的表现与成因

多动症,全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以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为主要特征的行为发育障碍。根据症状的不同,多动症通常分为三个类型:注意力不足型、多动/冲动型以及混合型。

注意力不足型主要表现为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容易分心,常常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例如,孩子在上课时可能会频繁走神,无法长时间专注于书本或作业。

多动/冲动型则表现为明显的活动过多和行为冲动。孩子可能总是跑来跑去,不能安静地坐在座位上,甚至在课堂上随意走动,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学习。他们往往难以等待轮到自己的顺序,常常打断别人的对话或游戏。

混合型则是前两者的结合,既有注意力难以集中的问题,又表现出明显的多动和冲动行为。

抽动症的表现与成因

抽动症,又称妥瑞氏综合症,是一种神经系统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收缩和发声。这些动作可能是短暂的、快速的、反复的,且通常是无意识的。

运动抽动包括眨眼、皱眉、面部扭曲、肩膀耸动、头部或四肢的不自主运动等。例如,有些孩子会不自觉地频繁眨眼或者耸肩。

发声抽动则包括咳嗽、清嗓子、喉咙发出奇怪的声音等。例如,有的孩子会在不适当的时候发出“呃”、“啊”之类的声音。

这些抽动症状通常会在孩子紧张或者兴奋时加重,而在放松或专注时减轻甚至消失。

多动症与抽动症的病因分析

多动症和抽动症虽然都是神经发育障碍,但其病因有所不同。

多动症的病因复杂,通常认为是遗传、环境因素和神经生物学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多动症具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同时环境中的某些因素如孕期吸烟、饮酒、早产等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此外,脑内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不平衡也被认为是多动症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抽动症的成因同样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研究发现,抽动症患者的家族中往往有类似疾病的发生史,提示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的重要性。此外,神经递质失衡,特别是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异常,也被认为与抽动症的发生有关。环境中的压力事件,如家庭矛盾、学校压力等,可能会加重症状。

如何区分多动症和抽动症?

尽管多动症和抽动症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如都可能导致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佳,但它们的核心症状和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多动症主要涉及注意力和行为的控制问题,而抽动症则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运动和发声。

观察孩子的行为是否主要集中在注意力不集中和过度活跃上,如果是,则更可能是多动症。

如果孩子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肌肉抽动和发声,那么很可能是抽动症。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这两种情况可能并存,称为共病。这种情况下,诊断和治疗都需要更为复杂的考量。

结语

了解多动症和抽动症的区别对于早期识别和有效干预至关重要。家长应当密切观察孩子的行为变化,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科学的诊断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和改善他们的症状,从而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