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原《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儿科学类核心期刊。本刊为儿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被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Quick全文资料管理系统(FTM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文摘》、W 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 PRIM)、美国《乌利希斯期刊指南》等国内外数十家权威数据库收录。本刊以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儿科医疗、科研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辟有述评、专家论坛、学术争鸣、热点、论著、小儿神经基础与临床、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儿童保健、误诊分析、药物与临床、综述、小儿外科、病例报告、临床应用研究、儿科查房、标准•方案•指南、指南解读、国际期刊快通道、医学人文等栏目。以各级医院儿科医务工作者,各高等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儿科医教研人员,各级图书馆(室)、科技情报研究院(所)研究人员等为读者对象。欢迎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科教研人员踊跃投稿。本刊为半月刊,A4开本,80页,无光铜版纸印刷,每月5日、20日出版。CN 10-1070/R,ISSN 2095-428X,CODEN SELZBJ,Dewey #:618.92。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36 - 102,国外邮发代号:SM1763。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订阅,也可与本刊编辑部直接联系订阅邮购。国内定价:10.00元/期,240.00元/年;国外定价:10.00美元/期,240.00美元/年。欲浏览本刊或有投稿意向,请登录本刊网站(http://www.zhsyeklczz.com),网站提供免费全文下载。联系地址:453003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新乡医学院《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部。联系电话:0373 -3029144,0373 -3831456;传真:0373-3029144;电子信箱 syqk@ chinajournal.net.cn。请优先登录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网站(http://www.medline.org.cn)首页的“稿件远程管理系统”投稿。
政策引领与创新实践:科普创作在多元需求下的发展路径
时间:2025-06-10 15:51:36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科普内容的创作与传播已成为连接科学与公众的重要桥梁。随着国家政策对科学普及的持续推动,不同群体对科普内容的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本文将从政策背景、受众特点、领域聚焦到实践方法,系统梳理科普文章创作的完整路径。
政策背景:顶层设计为科普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推动科普事业发展。例如,《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通过体育活动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这为医学健康类科普提供了政策支点。而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科技创新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为环境保护、人工智能等技术落地乡村的科普创作指明了方向。对于中老年群体,智慧养老设备的推广政策要求科普内容兼顾技术原理与操作指南,例如紧急呼叫系统的使用方法等。这些文件共同构成科普创作的“政策坐标系”,要求创作者既把握宏观导向,又细化领域适配性。
受众分析:分层满足知识需求
青少年群体更需互动性强、语言活泼的内容。例如体质健康科普可结合“奔跑吧·少年”等主题活动设计闯关式问答,将13.5年平均受教育年限转化为“知识升级打怪”的趣味比喻。中老年群体则关注实用性,如养老服务政策解读可类比“生活工具包”,将健康医疗条款拆解为“应急按钮”“健康雷达”等模块。行业从业者需要深度与广度并重,比如检验检测领域的科普需引用2025年国家级部署与地方细则的“政策树状图”,既展现主干又梳理分支。
科学领域:从专业壁垒到大众共鸣
医学健康科普需打破专业术语屏障。例如解释青年心理健康指标时,可将“90%体质达标率”类比为“身体电量满格”,将心理咨询服务比作“情绪调节阀”。人工智能领域则可借助智慧养老场景,用“家庭智能管家”比喻算法如何通过数据分析预警健康风险。环境保护题材需强化视觉化表达,如将渔业政策中的生态养殖技术描述为“水下春耕”,让读者瞬间理解技术本质。基础物理和天文航天类内容则可依托重大科技事件,用“宇宙快递员”比喻火箭发射载荷的过程。
创作实践:四步构建科普生命力
第一步是“政策-需求”双锚定。例如针对青少年,结合体教融合政策中的“90%体质达标率”硬指标,设计“运动力值测试”互动实验。第二步采用“比喻链”化解复杂性,如将检验检测行业的标准化流程比作“科学厨房”,每一步操作对应食材筛选到成品检测的全链条。第三步注重数据的情景植入,例如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0%转化为“每两位青年中就有一人持有大学入场券”。最后一步是建立反馈机制,通过受众调研不断优化内容,如同“健康中国”政策要求的动态评估体系。
未来展望:政策与创新的双轮驱动
随着《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意见》等文件的落地,科普创作将更强调跨代际融合。例如用“银发青丝协作课堂”形式,让青少年为中老年讲解智能设备使用,同时反向传递传统健康经验。在技术层面,人工智能生成的个性化科普内容可能成为新趋势,但核心仍需紧扣政策导向与人文温度——正如中央一号文件对“科技赋能民生”的终极定位。科普创作的黄金时代,正建立在政策规范与创意迸发的交汇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