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原《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儿科学类核心期刊。本刊为儿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被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Quick全文资料管理系统(FTM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文摘》、W 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 PRIM)、美国《乌利希斯期刊指南》等国内外数十家权威数据库收录。本刊以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儿科医疗、科研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辟有述评、专家论坛、学术争鸣、热点、论著、小儿神经基础与临床、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儿童保健、误诊分析、药物与临床、综述、小儿外科、病例报告、临床应用研究、儿科查房、标准•方案•指南、指南解读、国际期刊快通道、医学人文等栏目。以各级医院儿科医务工作者,各高等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儿科医教研人员,各级图书馆(室)、科技情报研究院(所)研究人员等为读者对象。欢迎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科教研人员踊跃投稿。本刊为半月刊,A4开本,80页,无光铜版纸印刷,每月5日、20日出版。CN 10-1070/R,ISSN 2095-428X,CODEN SELZBJ,Dewey #:618.92。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36 - 102,国外邮发代号:SM1763。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订阅,也可与本刊编辑部直接联系订阅邮购。国内定价:10.00元/期,240.00元/年;国外定价:10.00美元/期,240.00美元/年。欲浏览本刊或有投稿意向,请登录本刊网站(http://www.zhsyeklczz.com),网站提供免费全文下载。联系地址:453003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新乡医学院《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部。联系电话:0373 -3029144,0373 -3831456;传真:0373-3029144;电子信箱 syqk@ chinajournal.net.cn。请优先登录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网站(http://www.medline.org.cn)首页的“稿件远程管理系统”投稿。
司美格鲁肽警示:视力杀手NAION风险突显
时间:2025-08-04 15:06:20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针对糖尿病与肥胖症的治疗需求持续攀升,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因其显著的降糖与减重效果备受关注。然而,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其潜在风险也逐渐浮出水面。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期发布的一项医疗产品安全警示,将这种药物推向了舆论焦点——**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关联性风险被正式纳入监管视野,引发医学界与公众的广泛讨论。
全球监管动态:从警示到行动
WHO的警示并非孤立事件。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已同步建议更新司美格鲁肽类药物的产品说明书,将NAION列为“非常罕见但需警惕”的副作用类别。这一决策基于多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上报的数据分析,尤其是美国、欧洲等地出现的病例报告。值得注意的是,此类风险提示并非否定药物的临床价值,而是强调在用药过程中需平衡疗效与安全性,如同车辆行驶需同时关注油门与刹车系统。
药物作用机制与风险关联的医学解读
司美格鲁肽通过模拟人体天然激素GLP-1发挥作用,一方面促进胰岛素分泌以降低血糖,另一方面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从而实现体重控制。然而,这种对代谢系统的深度干预可能间接影响眼部微循环。NAION的病理机制与视神经供血动脉的突发性阻塞密切相关,而GLP-1受体激动剂可能通过改变血管张力或血液黏稠度,成为诱发这种“眼部中风”的潜在推手。目前医学界尚未完全明确具体作用路径,但临床观察显示,用药患者出现NAION的比例较普通人群显著升高。
不可逆的视力威胁:NAION的临床特征
NAION被称为“静默的视力杀手”,其典型症状包括突发性、无痛性单眼视力丧失,伴随视盘水肿。这种病变的残酷性在于,如同电路突然断电,受损的视神经纤维无法再生,导致约70%的患者永久性视力损伤。数据显示,NAION已成为仅次于青光眼的第二大视神经病变,且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存在叠加风险。对于正在使用司美格鲁肽的患者而言,若出现视野缺损、色觉异常等“预警信号”,需立即就医排查,时间窗的延误可能直接决定视力存留程度。
风险防控的三重防线
面对这一警示,医疗系统需构建多维防控体系:
1.临床医生端:在处方前全面评估患者视神经病变史、心血管风险因素,并建立定期眼底检查的监测机制,如同为患者佩戴“视力监测手环”。
2.患者教育端:需明确告知“视力突然模糊”不属于普通副作用范畴,而是需要紧急干预的医疗事件。用药期间避免长时间低头、剧烈运动等可能加剧眼压的行为。
3.药物监管端:国家药监局已启动不良反应强化监测,通过“药物安全雷达”实时捕捉风险信号。EMA的说明书更新建议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监管范本。
未来研究方向与争议焦点
目前关于司美格鲁肽与NAION的因果关联仍存在学术争议。部分学者指出,糖尿病患者本身即属于NAION高发人群,需通过大规模队列研究剥离混杂因素。此外,药物剂量、疗程长短与风险发生率的相关性尚未明确,这些“未解之谜”亟待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撑。WHO特别呼吁制药企业开展针对性上市后研究,以绘制更精确的风险谱图。
此次安全警示事件揭示了一个重要命题:在追求疾病治疗突破的同时,如何通过精细化风险管理实现效益最大化。对于数百万正在使用或即将使用司美格鲁肽的患者而言,既不必因噎废食,也需提高风险意识——医疗进步的本质,始终是疗效与安全的天平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