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原《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儿科学类核心期刊。本刊为儿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被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Quick全文资料管理系统(FTM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文摘》、W 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 PRIM)、美国《乌利希斯期刊指南》等国内外数十家权威数据库收录。本刊以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儿科医疗、科研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辟有述评、专家论坛、学术争鸣、热点、论著、小儿神经基础与临床、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儿童保健、误诊分析、药物与临床、综述、小儿外科、病例报告、临床应用研究、儿科查房、标准•方案•指南、指南解读、国际期刊快通道、医学人文等栏目。以各级医院儿科医务工作者,各高等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儿科医教研人员,各级图书馆(室)、科技情报研究院(所)研究人员等为读者对象。欢迎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科教研人员踊跃投稿。本刊为半月刊,A4开本,80页,无光铜版纸印刷,每月5日、20日出版。CN 10-1070/R,ISSN 2095-428X,CODEN SELZBJ,Dewey #:618.92。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36 - 102,国外邮发代号:SM1763。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订阅,也可与本刊编辑部直接联系订阅邮购。国内定价:10.00元/期,240.00元/年;国外定价:10.00美元/期,240.00美元/年。欲浏览本刊或有投稿意向,请登录本刊网站(http://www.zhsyeklczz.com),网站提供免费全文下载。联系地址:453003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新乡医学院《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部。联系电话:0373 -3029144,0373 -3831456;传真:0373-3029144;电子信箱 syqk@ chinajournal.net.cn。请优先登录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网站(http://www.medline.org.cn)首页的“稿件远程管理系统”投稿。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428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1070/R

邮发代号: 36-102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河南

出版地区 河南

订购价格 82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428X
  • 国内刊号:10-1070/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年第2期文章
  • 线粒体型硫氧还蛋白的研究进展

    硫氧还蛋白是新近发现的一类小分子多功能蛋白,它与硫氧还蛋白还原酶及还原型辅酶Ⅱ共同组成了硫氰还蛋白系统.线粒体型硫氧还蛋白是硫氧还蛋白超家族中特异定位于线粒体的一员.目前研究显示,线粒体型硫氧还蛋白广泛参与体内细胞氧化应激反应、核酸代谢、细胞生长及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与机体生长发育、氧化应激损伤、肿瘤、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多种疾病相关.线粒体型硫氧还蛋白参与机体调节的具体机制,一方面是通过其分于......

    作者:陈燕;常立文 刊期: 2009- 02

  • 尼莫地平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红细胞胞质游离钙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HIE患儿体内红细胞胞质游离钙(RBC[Ca2+]i)水平的变化及尼莫地平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将58例中重度HIE随机分成HIE常规治疗组(28例)和尼莫地半组(30例),选取20例健康新生儿为健康对照组.尼莫地平组入院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2mg,0.5~1.0ug/(kg·min),连用7~10d].HIE患儿于治疗前、治疗72h和治疗10~14d各采集静脉血2mL,并......

    作者:金敏;张小妮;陈超 刊期: 2009- 02

  • 口服吲哚美辛治疗足月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

    目的探讨口服吲哚美辛治疗足月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经超声心动图确诊为PDA的足月儿4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口服吲哚美辛片,0.2mg/(kg·次),每12小时1次,共用药3次.对照组不予处理.二组用药前后2d内复查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用药期间监测尿量及血糖,注意有无腹胀、呕吐、胃潴留及出血情况......

    作者:邓礼;张又祥;于力 刊期: 2009- 02

  • 肺出血新生大鼠肺组织前列环素和血栓素B2的变化

    目的观察肺出血新生大鼠肺组织6-酮-前列腺素(6-k-PG)、血栓素B2(TXB2)的动态变化,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发病机制.方法新生大鼠40只,随机分为实验1组、实验2组、实验3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1、2、3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1g/L肾上腺素注射液0.5mL/kg后放4℃冷室.实验1组1h后拿出,断头处死;实验2组4h拿出,断头处死;实验3组4h拿出后复温,同时注射肾上腺素1次,剂苗不......

    作者:吴春英;游上游;鲁建生;胡红兵;康世秀;周泉;孙金枝 刊期: 2009- 02

  • 外源性褪黑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皮质酮、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的影响及自身受体的变化

    目的观察外源性褪黑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肾上腺组织中褪黑素受体1及糖皮质激素受体mRNA和血浆皮质酮水平的变化.方法7日龄SD火鼠随机分为治疗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常压低体积分数氧建立HIBD模型.治疗组新生大鼠腹腔注射褪黑素10mg/k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新生大鼠注射乙醇载体溶液(0.05g/L)10mg/kg;正常组不作任何干顶.各组分别于HIBD完成......

    作者:王莹;扬祖铭;朱海娟;何军;孙斌;丁欣;冯星 刊期: 2009- 02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HIE新生儿体液免疫功能变化及各种围生因素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62例HIE患儿(HIE组)和30例健康新生儿(健康对照组)股静脉血标本3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新生儿外周血B淋巴细胞CD19、CD25表达,速率散色比浊法测定各组新生儿IgG、IgM、IgA及补体C3、C4水平.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HIE组患儿CD19+,CD19+、CD25+分别为......

    作者:杨梅;林丽星;王洁;张志玲;袁二伟 刊期: 2009- 02

  • 早期触摸和丰富环境刺激对新生大鼠低血糖脑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触摸和丰富环境刺激对新生大鼠低血糖脑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6只新生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低血糖干预组及低血糖非干预组,每组各12只.正常组新生大鼠正常喂养;低血糖下预组和低血糖非干预组给予禁食12h,测定禁食12h后的血糖水平.低血糖模型建立后,低血糖非干顶组和正常组新生大鼠正常喂养,与母鼠分开期间不进行触摸.低血糖干预组大鼠分别给予抚摸及环境刺激各14d:早期触摸从出生24h内......

    作者:雷国锋;任榕娜;林蕊艳 刊期: 2009- 02

  • 不同浓度胆红素对新生儿脐血单核细胞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分泌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胆红素生儿脐血单核细胞(CBMC)分泌IL-6、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例健康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收集脐血,用明胶/自体血浆贴壁法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CB-MNC),先予小同浓度胆红素的生血清清蛋白溶液孵育1h.再予脂多糖(LPS,1mg/L)刺激培养24h,收集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其上清液中IL-6和TNF-α水平.采用PEMS3.0forWind......

    作者:裴雪梅;陈昌辉;牛会琴;吴青;李茂军 刊期: 2009- 02

  • 脐血联合桡动脉血血气分析在缺氧新生儿近期及远期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脐血血气分析联合出生1h桡动脉血血气分析对缺氧新生儿近期器官损害及远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科2004年0月-2006年11月住院的541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时其脐动脉血及生后1h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依据pH值分为脐血pH......

    作者:陈慧卿;庄思齐;李易娟;刘美娜 刊期: 2009- 02

  •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309例生存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质儿(VLBWI)出生的危险因素及影响其存活率的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309例VLBWI按出生体质量分为≤1000g、1001~1250g、1251~1500g组,对其一般资料、临床转归及常见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80例,治愈率58.30%,治愈率随体质量增加而上升(P=0.01);死亡16例,病死率5.20%,病死率随体质量增加而......

    作者:罗立倩;周平;肖昕;李思涛 刊期: 2009-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