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原《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儿科学类核心期刊。本刊为儿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被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Quick全文资料管理系统(FTM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文摘》、W 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 PRIM)、美国《乌利希斯期刊指南》等国内外数十家权威数据库收录。本刊以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儿科医疗、科研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辟有述评、专家论坛、学术争鸣、热点、论著、小儿神经基础与临床、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儿童保健、误诊分析、药物与临床、综述、小儿外科、病例报告、临床应用研究、儿科查房、标准•方案•指南、指南解读、国际期刊快通道、医学人文等栏目。以各级医院儿科医务工作者,各高等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儿科医教研人员,各级图书馆(室)、科技情报研究院(所)研究人员等为读者对象。欢迎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科教研人员踊跃投稿。本刊为半月刊,A4开本,80页,无光铜版纸印刷,每月5日、20日出版。CN 10-1070/R,ISSN 2095-428X,CODEN SELZBJ,Dewey #:618.92。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36 - 102,国外邮发代号:SM1763。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订阅,也可与本刊编辑部直接联系订阅邮购。国内定价:10.00元/期,240.00元/年;国外定价:10.00美元/期,240.00美元/年。欲浏览本刊或有投稿意向,请登录本刊网站(http://www.zhsyeklczz.com),网站提供免费全文下载。联系地址:453003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新乡医学院《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部。联系电话:0373 -3029144,0373 -3831456;传真:0373-3029144;电子信箱 syqk@ chinajournal.net.cn。请优先登录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网站(http://www.medline.org.cn)首页的“稿件远程管理系统”投稿。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428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1070/R

邮发代号: 36-102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河南

出版地区 河南

订购价格 82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428X
  • 国内刊号:10-1070/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年第7期文章
  • 重视儿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艾滋病的防治

    1981年发现首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type1,HIV-1)感染,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艾滋病),至今该病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迅速传播流行,2002年已有3600万人被HIV-1感染.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的全球艾滋病新报告显示2002年新发病人数达500万......

    作者:杨锡强 刊期: 2004- 07

  • 小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的实验室诊断

    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告该病以来,AIDS已在全球广泛流行.目前全球已有4000万以上人口感染HIV,尤其是许多无辜儿童也不幸受染.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的估计,到目前全球已有400万儿童感染HIV,每年有40......

    作者:孙梅 刊期: 2004- 07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母婴传播与预防

    自1981年美国首次报道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以来,AIDS已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在过去20年内,约有1200万人被AIDS夺去生命,其中300万为儿童[1].据联合国艾滋病控制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至2001年底超过100万儿童感染HIV.然而,在儿童HIV感染中,90%以上感染是经母婴传播获得[2].目前,全球每天约有1600......

    作者:方峰 刊期: 2004- 07

  • 艾滋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所导致的以CD4+T淋巴细胞减少为特征的免疫衰竭,患者常于感染后10~15年因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或恶性肿瘤而死亡.......

    作者:陈同辛;郝轶群 刊期: 2004- 07

  • 小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诊断及处理建议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ri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所致的一种传播迅速、病死率极高的恶性病.我国目前HIV感染人群已超过100万(2002年),且大多数集中在生育期成人.如果控制不好,10年后HIV感染者可能超过1000万.HIV感染母婴传播率高达22%~......

    作者: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感染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免疫学组 刊期: 2004- 07

  •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实验室检测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和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并对比分析,以明确二者的鉴别诊断要点,指导治疗.方法收集我院近10年住院IM患儿225例,MCLS患儿280例.实验室指标包括:EB病毒(EBV)抗体、嗜异凝集试验、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异形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IM及MCLS患儿EBV抗体阳性率均高,无显著差异.嗜异凝集试验及异形淋巴细胞......

    作者:汪伶伶;王天有;黄荣妍 刊期: 2004- 07

  • 休克患儿血乳酸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休克患儿血乳酸的变化与休克严重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2年8月~2003年7月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的休克患儿44例分为3组:存活组(22例),休克死亡组(18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死亡组(4例).入院时,入院24、48h分别测定血乳酸浓度和血气分析,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病情危重度评分.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初次血乳酸水平有显著差异(t=-3.21......

    作者:付利民;耿荣;李云娟;贾鑫磊;陈贤楠 刊期: 2004- 07

  • 转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生物活性鉴定

    目的构建小鼠转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GM-CSF)真核表达质粒pcDNA3-GM-CSF,转染红白血病细胞系FBL-3,并鉴定其活性.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mGM-CSF真核表达质粒pcDNA3-GM-CSF,电穿孔法将其导入红白血病细胞系FBL-3,G418筛选G418抗性细胞,限制性稀释法筛选G418抗性细胞克隆.PCR和RT-PCR方法鉴定GM-CSF基因整合和稳定表达.骨髓造......

    作者:付素珍;原志庆 刊期: 2004- 07

  • 洛伐他汀对肾硬化大鼠细胞凋亡影响

    目的探讨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肾小球硬化大鼠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Fas和FasL表达影响.方法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及洛伐他汀治疗组,饲养12周,观察血脂、尿蛋白、肾脏病理积分、肾脏细胞凋亡及Fas和FasL表达.结果治疗组血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肾脏病理积分明显低于高脂饮食组,肾脏免疫组织化学也显示治疗组细胞凋亡及Fas和FasL表达降低.结论降脂治疗可降低肾脏细胞......

    作者:樊爱英;韩子明;张贺 刊期: 2004- 07

  • CAP检测系统在食物过敏患儿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CAP变应原检测系统在小儿食物过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瑞典Phamacia体外抗原测定系统,对129例疑诊食物过敏患儿行血清混合食物过敏原筛查试验(fx5)、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和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检测.并与同年龄组皮肤点刺试验比较.结果65.1%(88/129例)患儿食物过敏原筛查试验阳性.单一食物sIgE检测阳性鸡蛋白88.5%(46/52)、牛奶75.0%(......

    作者:王小卉;杨毅;王晓川 刊期: 2004-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