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原《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儿科学类核心期刊。本刊为儿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被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Quick全文资料管理系统(FTM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文摘》、W 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 PRIM)、美国《乌利希斯期刊指南》等国内外数十家权威数据库收录。本刊以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儿科医疗、科研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辟有述评、专家论坛、学术争鸣、热点、论著、小儿神经基础与临床、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儿童保健、误诊分析、药物与临床、综述、小儿外科、病例报告、临床应用研究、儿科查房、标准•方案•指南、指南解读、国际期刊快通道、医学人文等栏目。以各级医院儿科医务工作者,各高等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儿科医教研人员,各级图书馆(室)、科技情报研究院(所)研究人员等为读者对象。欢迎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科教研人员踊跃投稿。本刊为半月刊,A4开本,80页,无光铜版纸印刷,每月5日、20日出版。CN 10-1070/R,ISSN 2095-428X,CODEN SELZBJ,Dewey #:618.92。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36 - 102,国外邮发代号:SM1763。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订阅,也可与本刊编辑部直接联系订阅邮购。国内定价:10.00元/期,240.00元/年;国外定价:10.00美元/期,240.00美元/年。欲浏览本刊或有投稿意向,请登录本刊网站(http://www.zhsyeklczz.com),网站提供免费全文下载。联系地址:453003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新乡医学院《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部。联系电话:0373 -3029144,0373 -3831456;传真:0373-3029144;电子信箱 syqk@ chinajournal.net.cn。请优先登录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网站(http://www.medline.org.cn)首页的“稿件远程管理系统”投稿。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428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1070/R
邮发代号: 36-102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河南
出版地区 河南
订购价格 82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428X
- 国内刊号:10-1070/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
建立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暂时性阻断半身隔离灌注的大鼠模型研究
目的建立大鼠腹主动脉、下腔静脉暂时性阻断、半身隔离灌注的实验模型,并探讨该模型的安全性.方法选体质量250~300g成年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A、B、C、D组,采用暂时性阻断腹主动脉、下腔静脉血流,在其阻断的下方分别插管,连接一恒流泵,作引流、灌注,建立后半身隔离性循环灌注模型.A、B、C、D组分别阻断灌注30、60、90、120min,观察阻断隔离灌注前、中、后的血压、呼吸、心率的改变;灌注前......
作者:陈艳;符仁义;高举;朱易萍;贾苍松;李强;周晨燕;廖清奎 刊期: 2006- 06
-
新生大鼠在1-氨基-3,5-二甲基金刚烷盐酸急性毒理实验中的病理学变化
目的从病理学角度探讨1-氨基-3,5-二甲基金刚烷(美金胺)对新生大鼠各主要脏器可能造成的毒性影响.方法新生大鼠68只随机分为7组,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美金胺和注射用水,对所有死亡新生大鼠及时尸解,存活新生大鼠在给药7d后断头处死,取肝、肾、脑、心、肺、脾进行病理检查,评估不同剂量的美金胺对重要脏器的可能毒性改变.结果1.用药组死亡新生大鼠脑、肝的脏体较正常7日龄新生大鼠相应脏器的脏体比显著增高......
作者:高瑛;陈惠金;钱龙华;蒋明华 刊期: 2006- 06
-
维生素E联合辅酶Q10对幼鼠丙戊酸肝毒性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对丙戊酸(VPA)肝毒性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健康21日龄Wistar大鼠作为研究对象,以VPA及苯巴比妥(PB)灌胃制作动物模型,同时给予VitE及辅酶Q10(CoQ10)作为干预措施,通过化学比色法、高效液相色谱、油红染色、电镜等手段,观察肝线粒体呼吸酶系、脂质过氧化状况、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的改变和肝细胞脂肪变的情况等.结果1.VPA及VPA+PB使幼鼠肝线粒体细胞......
作者:傅大干;蔡方成;张晓萍 刊期: 2006- 06
-
第3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的应用
第3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ediatricriskofmortalityⅢ,PRISMⅢscore)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ediatriccriticalillnessscore,PCIS)均为生理学危重评分法.前者发表于1996年,由原PRISM评分发展而来,有17个生理参数,26个生理参数范围,是世界上应用广泛的儿科评估病情和预后的工具.后者公布于1995年,有10项生理指标,其简便、有效、适......
作者:任晓旭;宋国维 刊期: 2006- 06
-
围生期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近10年变迁及相关因素
目的分析近10年来围生期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变迁,探讨围生期窒息相关因素及开展新法复苏对围生期窒息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近10年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分娩的所有活产新生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窒息的发生率、死亡率、病死率,观察上述指标的逐年变化趋势及季节变化的情况,并探讨性别、双/多胎、出生体质量、胎龄分娩方式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轻度窒息发生率在开展新法复苏后明显下降,并稳定在1.5......
作者:郭晓燕;朱长连;程秀永 刊期: 2006- 06
-
小儿热性惊厥的家庭急救指导
目的探讨家庭急救指导对因家庭治疗不当造成热性惊厥患儿损害的预防效果.方法利用移动电话对家属进行适时、恰当的急救指导,并对是否用简单电话实施家庭急救指导的138例小儿热性惊厥出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实施急救指导前,损害发生率21.73%.急救指导后,损害发生率8.6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4.6P<0.05).结论家庭急救指导在院前急救中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保证在医护人员到达之前,患儿能......
作者:张卫青;张卫平 刊期: 2006- 06
-
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建立的意义
目的探讨建立区域性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的意义.方法3年来危重新生儿转运系统共转运新生儿1462例,其中早产儿533例,足月儿929例;出生体质量850~1500g164例,1500~2500g276例,2500~4000g948例,4000~4500g74例;病种以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肺炎为主.结果转诊人数逐年增多,2002年7月~2003年6月转诊271例,2003年7月~2004年6月转诊460例......
作者:余章斌;蒋犁;乔立兴;黄莉;郑意楠;李海浪;唐洪丽 刊期: 2006- 06
-
新生儿肺出血66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早期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新生儿肺出血死亡病例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检查及病理资料.结果早产、低出生体质量、严重缺氧、感染是新生儿肺出血的高危因素;肺出血早期临床表现为在原发疾病基础上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加重,肺部出现湿啰音或湿啰音明显增加;双肺野透亮度广泛、均匀降低伴小斑点状影,肋间隙增宽为早期X线征象;尸体解剖病理表现为肺水肿伴少量出血.结论对有肺出血高......
作者:肖雪;卓美瑛;张又祥;于力 刊期: 2006- 06
-
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与通气策略
目的探讨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与通气策略.方法根据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诊断标准,对18例新生儿继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原发病、临床表现、血气分析、胸片、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开始上机时间生后0.5~6h12例(66.7%),6~24h4例(22.2%),24~96h2例(11.1%);呼吸机治疗时间1~3d11例(61.1%);高峰压为15~24cmH2O15例......
作者:陈朝红;韩玉昆;卢光进;叶贞志;周北燕;陈丽芝 刊期: 2006- 06
-
小剂量氢化可的松对脓毒症大鼠海马组织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小剂量氢化可的松(HC)对内毒素诱导的脓毒症大鼠海马组织核因子-κB(NF-κB)、抑制因子κB(I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6只,模型组(B组)24只、小剂量HC干预组(C组)24只.腹腔注射脂多糖(LPS)1mg/kg建立脓毒症大鼠模型,尾静脉注射小剂量HC(6mg/kg)作为干预,分别在注射后2、8、16、24h分时段麻醉并灌注固定取脑.......
作者:武志远;曾建生;樊寻梅 刊期: 2006- 06
动态资讯
- 1 电刺激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新生大鼠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 2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髓外白血病预防研究进展
- 3 连续血液净化在儿童严重脓毒症中的应用
- 4 重症患儿肺炎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 5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2例临床研究
- 6 儿童胆源性胰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 7 青岛市婴幼儿佝偻病312例血微量营养素分析
- 8 机械通气中监测呼出气末二氧化碳的临床意义
- 9 高免疫球蛋白E综合征
- 10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
- 11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外源性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
- 12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一氧化氮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 13 小婴儿无乳链球菌细菌性脑膜炎临床分析
- 14 血胱抑素C在腹泻病患儿肾功能损害中的价值
- 15 儿童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的流行病学
- 16 新疆地区小儿百日咳感染率、临床特点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
- 17 新生儿气胸2例
- 18 单纯性肥胖患儿胰岛素抵抗与血脂的关系
- 19 皮肤出血点 贫血 乏力
- 20 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细胞免疫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