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原《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是以儿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为主要报道内容的儿科学类核心期刊。本刊为儿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精品科技期刊,被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Quick全文资料管理系统(FTM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文摘》、W 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 PRIM)、美国《乌利希斯期刊指南》等国内外数十家权威数据库收录。本刊以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儿科医疗、科研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辟有述评、专家论坛、学术争鸣、热点、论著、小儿神经基础与临床、中西医结合、实验研究、儿童保健、误诊分析、药物与临床、综述、小儿外科、病例报告、临床应用研究、儿科查房、标准•方案•指南、指南解读、国际期刊快通道、医学人文等栏目。以各级医院儿科医务工作者,各高等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儿科医教研人员,各级图书馆(室)、科技情报研究院(所)研究人员等为读者对象。欢迎广大儿科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科教研人员踊跃投稿。本刊为半月刊,A4开本,80页,无光铜版纸印刷,每月5日、20日出版。CN 10-1070/R,ISSN 2095-428X,CODEN SELZBJ,Dewey #:618.92。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邮发代号:36 - 102,国外邮发代号:SM1763。可通过全国各地邮局订阅,也可与本刊编辑部直接联系订阅邮购。国内定价:10.00元/期,240.00元/年;国外定价:10.00美元/期,240.00美元/年。欲浏览本刊或有投稿意向,请登录本刊网站(http://www.zhsyeklczz.com),网站提供免费全文下载。联系地址:453003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601号新乡医学院《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部。联系电话:0373 -3029144,0373 -3831456;传真:0373-3029144;电子信箱 syqk@ chinajournal.net.cn。请优先登录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网站(http://www.medline.org.cn)首页的“稿件远程管理系统”投稿。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出版部门: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2095-428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0-1070/R

邮发代号: 36-102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河南

出版地区 河南

订购价格 820.00

杂志荣誉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5-428X
  • 国内刊号:10-1070/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期刊收录: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哥白尼索引(波兰),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年第7期文章
  • 有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效果

    目的探讨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对有营养不良高危因素的早产儿出院后喂养的效果.方法对采用3种不同方式喂养达10个月的215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喂养奶粉的不同分为3组:A组早产奶喂养53例;B组早产儿出院后配方奶喂养112例;C组婴儿配方奶喂养50例.选择2005年九省市中国儿童生长标准,以体质量作为评判标准,生长指标≤P10(生长曲线第10百分位)为生长发育迟缓;体质量超过同年龄、同性......

    作者:刘郴州;宋珍;张和春;古爱香;郭青云 刊期: 2012- 07

  • 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胃肠内微量喂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I)佳胃肠内喂养(EN)启动时间,以促进ELBWI体质量增长,减少并发症.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9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116例ELBWI,随机分为24h开奶组和延迟开奶组,每组各58例.24h开奶组出生24h内启动EN,延迟开奶组禁食3d后启动EN.2组均接受“全合一”胃肠外营养(PN),EN0.5~1.0mL,2~4......

    作者:许靖;张小英;李秋平;王自珍;周丽;杨璐;马兴娜;封志纯 刊期: 2012- 07

  • 胰岛素受体底物1基因沉默对3T3-L1细胞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I)沉默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关键分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观察IRS-1沉默后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能力的改变,探讨胰岛素受体底物(IRSs)是否作为C/EBPα、PPAR-γ的上游调节信号在前脂肪细胞分化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方法合成4条IRS-IshRNA......

    作者:郑锐丹;廖丽红;王成斌;高金枝;应艳琴;宁琴;罗小平 刊期: 2012- 07

  • 烟酸对幼年高脂肥胖大鼠血脂及血管内皮凝血功能的干预作用

    目的研究烟酸对幼年高脂肥胖大鼠血脂及血管内皮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肥胖组,分别饲予基础饲料和高脂饲料.8周后肥胖大鼠造模成功,肥胖组大鼠再随机分为3组:食谱控制组(单纯控制食谱)、烟酸干预组(控制食谱+烟酸)、高脂对照组(继续高脂饮食).正常对照组继续饲予基础饲料.干预12周后,处死全部大鼠,测定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

    作者:陈瑶;李燕;汪翼;李倩;王玉林 刊期: 2012- 07

  • 双气囊小肠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双气囊小肠镜在儿童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10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8例疑似小肠病变的患儿,其中以排黑便和(或)暗红色便为主要症状7例,以慢性腹泻、生长发育迟缓为主要症状1例.胃肠镜检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胶囊胃镜、全消化道造影、腹腔动脉血管造影等检查,均为阴性.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7例患儿先经口再经肛门进镜检查,1例患儿经口进镜检查.......

    作者:曾永梅;杨敏;黄海;耿岚岚;陈佩瑜;龚四堂 刊期: 2012- 07

  • 轮状病毒感染婴幼儿预后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婴幼儿轮状病毒(RV)感染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02例大便RV阳性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痊愈和好转标准将患儿分为治愈组(58例)和好转组(44例).治愈组男47例,女11例;年龄(15.19±5.03)个月.好转组男34例,女10例;年龄(10.02±4.92)个月.抽取2组患儿空腹静脉血2mL,检测其血清ALT、CK-MB及LDH水平.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

    作者:周瑞;夏群;沈怀云;陈兰举;刁艳霞;刘婷婷 刊期: 2012- 07

  • 婴儿肠道菌群与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及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关系

    目的分析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对健康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肠道相关分子微生态在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37例健康婴儿(其中阴道分娩21例,剖宫产16例;母乳喂养15例,人工喂养22例)及84例胆汁淤积性肝病婴儿粪便,提取粪便中细菌DNA并测量A260值;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测定粪便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及大肠杆菌3种代表菌的数量.结果阴道分娩婴儿与剖宫产婴儿比较,母乳喂养婴儿与人工......

    作者:江玲;单庆文;王琳琳;唐清;陈秀奇;杨少丽;张智 刊期: 2012- 07

  • 非比麸和培菲康联合治疗功能性便秘患儿的疗效

    目的探讨非比麸(小麦纤维素颗粒)和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FC)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3月在深圳市福田区幼儿园、小学调查和本院门诊FC患儿98例,随机分为3组:非比麸+培菲康治疗组36例(联合组)、非比麸治疗组32例(非比麸组)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包括调整饮食、训练排便方法、适量饮水、适量运动;联合组在基础治疗上加服非比麸和培菲......

    作者:熊淑英;孙晓勉;吴紫娟 刊期: 2012- 07

  • 二肽精氨酰-谷氨酰胺对脂多糖致肠道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二肽精氨酰-谷氨酰胺(Arg-Gln)对脂多糖(LPS)致肠道上皮细胞Caco-2炎性反应、细胞活力及屏障功能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不含Gln的培养液加入不同水平的Arg-Gln培养Caco-2细胞24h,同时加或不加Gln合成抑制剂——甲硫氨酸亚矾胺(MS)4.0mmol·L-1.然后分别进行如下实验:(1)加入LPS0.05g.L-1,再培养24h,分别测定促炎细胞因子IL-......

    作者:马丽亚;李楠;陈睿;周平;Josef NEU 刊期: 2012- 07